大海里,后浪席卷而来,顷刻间替代前浪,直至被更后浪替代,周而复始。在期刊发展大潮中,我们每一名期刊人,都是弄潮儿,潮起潮落之间,成就了期刊,也成就着自己。
11月29至30日,第十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江苏省南京举办,以“开放 信任 合作——科技期刊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互动与交流,引导思考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30日上午,论坛特色活动“期刊后浪说——优秀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辩论秀”在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顺利举办。辩论秀活动设置了两个辩题:一是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值得追求吗?二是AI技术在科技期刊领域是否会带来颠覆性变革?每个辩题均有26名参与者,分别由正反方共8位辩手和18位评论区选手组成;两个辩题的正反方带队导师分别是南京农业大学英文期刊编辑部主任尹欢和西北工业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武晓耕。活动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门静脉高压与肝硬化(英文)》主编祁小龙主持。
点评专家邀请到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秘书长刘筱敏、《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主编张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高继平、中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杨保华、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培一、万方数据公司副总经理乔晓东。经过评委打分,最终共评选出四位最佳辩手,分别是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的臧春秀、江苏大学杂志社《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的顾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编辑部的张姣、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孟超。
“期刊后浪说”辩论秀参赛选手与评委合影
辩题设置贴合时代主题、形式新颖。青年编辑们以辩手或评论区选手身份,以饱满的热情和独特的视角、用新颖的看法和犀利的观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为观众呈现精彩辩论秀的同时,展示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与探索。江苏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携主场优势,深度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秀,“苏”说中文期刊国际化与AI颠覆性技术,激情开讲,秀出了“后浪”风采。其中,江苏大学杂志社《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的顾艳、《江苏农业学报》编辑部的徐艳分别担任了上述2个辩题的反方辩手。顾艳老师指出,任何事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过度国际化可能导致中文期刊忽视本土学术发展和文化特色,在西方主流期刊评价体系下亦步亦趋。在世界科学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她倡导中文期刊要在世界期刊的秀场上展示东方美,本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守好阵地,终有一天重新定义我们自己的“国际化”。徐艳老师认为,AI技术不能对科技期刊带来颠覆性变革。她从“颠覆性”的概念界定入手,指出科技期刊的“颠覆性变革”意味着对行业现有出版模式、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彻底重塑,而非基于现有标准或流程所做的改进或辅助性工作。AI对科技期刊的影响显然是后者,尚达不到“颠覆性”层面,更不能带来颠覆性变革。
(左图:江苏大学杂志社《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顾艳;
右图:《江苏农业学报》编辑部徐艳)“期刊后浪说”辩论秀江苏辩手风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的陈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孟苗婧,河海大学《水资源保护》编辑部的王芳,江苏大学杂志社《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的盛杰、黄鑫鑫,《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的张后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的陈玲,南京农业大学Horticulture Research(《园艺研究》)编辑部的孔敏,《振动、测试与诊断》编辑部的王平等江苏青编,也以评论区选手身份参加了辩论。
“期刊后浪说”辩论秀评论区江苏选手风采
最终,点评专家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认为“期刊后浪说”不仅为青年编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和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希望这个特色活动能够延续下去,吸引更多的青编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思考,更期待它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