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科技期刊学术诚信典型案例集——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作者


学术不端行为: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案例17


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伪造实验数据


事件起缘:

2016年5月2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34,768–773, 2016)刊发了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Argonaute”的研究论文。

2016年7月29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盖坦•布尔焦称,尽管他和同事在过去的一个月做了多次尝试,但最终发现NgAgo-gDNA无法进行基因编辑。他呼吁《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另外,美国、西班牙等多位科学家也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gDNA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


调查过程:

2016年10月27日,《自然·生物技术》新闻发言人表示,已经收到了关于这一文章的多个意见,并且已经考虑了或正在谨慎考虑这些意见。 该新闻发言人还表示,总的来说,对《自然·生物技术》的批评意见经过同行评议之后,可能会被刊登。“有一些提交的批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让作者或编辑推断出论文的基本结论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论文会被撤稿。如果有必要突出和澄清原始论文的问题,来函可能会与撤稿声明一起刊登。”该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认真对待自己对已发表论文更新的责任,但没有两个调查是一样的,调查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让调查按照应有的程序进行,不预先判断结果很重要,因为指控可能被证明是基于事实或没有根据的。

2016年11月16日,韩春雨回应称科学论文会用科学论文回应,前一段时间,已经在进行准备,会在杂志上发表论文。

2016年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所负责人Toni Cathomen及同事针对韩春雨课题组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评论通信文章,表示利用NgAgo技术未能检测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期刊还发表了一篇“编辑部关注”,用来“提醒读者对原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存有担忧”。此外,期刊还表示将继续与原论文的作者保持联系,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调查,届时,将会向公众公布最新进展。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最新声明指出,自2016年11月28日发布Cathomen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编辑部关注以来,期刊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处理结果: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其网站上刊登韩春雨团队的撤稿声明。声明称:“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资料来源:韩春雨撤稿事

https://baike.so.com/doc/27001439-28376282.html